路透北京6月10日 -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二公布,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下降1.4%,为连续第27个月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并显示,5月CPI中的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1%,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
主要数据:
--CPI同比上涨2.5%(路透调查中值为上升2.4%)
--PPI同比下降1.4%(路透调查中值为下降1.5%)
--CPI环比上升0.1%,PPI环比下降0.1%
--CPI中食品价格同比上涨4.1%,非食品价格上涨1.7%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 杨为敩:
5月CPI涨幅高于预期,其中有翘尾因素的作用。从分项看,猪肉和粮食的价格同比上升显着,但均属于逆周期脉冲式上涨,不是长期趋势。从猪肉供给到价格传递的时间看,通常有三季的时滞,因此猪价的上行期大概在今年四季度。粮食价格也是逆季节上行,和厄尔尼诺现象有关。
PPI 1.4%的降幅符合预期。由于国家稳增长的措施,近期工业品价格出现回升趋势,但基数效应会对PPI的同比回升造成扰动。预计年内PPI仍处于负增长区间。而回归同比正增长需要到明年下半年。
--民族证券宏观策略分析师 陈伟:
5月物价走势符合预期,其中CPI同比上涨主要受基数效应和猪肉及鸡蛋价格环比大涨推动。未来猪肉价格可能延续涨势,但整体CPI的去年基数效应弱化,因此CPI同比走势稳,不会看到大涨局面。
同时5月PPI环比仍延续跌势,结合5月进口负增长来看,经济动能依然较为疲弱,但PPI、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工业生产者主要行业出厂价格环比跌幅都有所收敛,这显示经济有触底企稳迹象,这可能得益于中国政府微刺激举措。总体看,二季度经济有望维持在7.4%的增长水平。
--华融证券研究院副总经理 马兹晖:
略高于预期,二季度CPI上行符合我们的判断。经济这么弱,CPI 2.5%已经算比较高了。主要是猪肉价格涨得比较多,一方面是中央猪肉收储,另一方面目前的存栏数会比较高,预计猪肉价格涨势还能持续一段时间。
当然,和去年基数低也有一定关系,要知道本月环比涨幅并不是特别大。初步判断下个月CPI涨幅可能略低或持平,今年整体来看还是比较温和。
降准的周期从4月底已经启动,这个周期可能会延续比较长一段时间,这要看降准的节奏和力度。央行没有选择全面降准,是怕资金流向不希望去的地方,定向降准释放的资金规模比较少,相对来说负作用也比较小,但钱能不能流到央行希望去的地方恐怕也未必。
央行会看看效果,目前来看短期内全面降准的可能性比较小,至少二季度估计不可能,三季度还需要先看看宏观经济的情况。
--浦发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分析师 曹阳:
5月CPI上涨2.5%,符合市场预期,PPI下跌1.4%,跌幅收窄超市场预期。
CPI主要受食品价格上涨驱动,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达4.1%,贡献了1.35个百分点的涨幅,其中鲜果、肉制品贡献了0.66个百分点。环比来看,猪肉价格走过低点,涨幅达5.6%。非食品价格保持稳定,同比上涨1.7%,服务类价格上涨更快涨幅达2.7%,反映低端劳动力成本刚性。环比来看,衣着涨幅达0.3%,家庭设备及维修服务等涨幅为0.1%。
从PPI来看,受益于低基数和稳增长政策,环比跌幅大幅收窄。其中生活价格环比走平,生产资料价格环比跌幅从4月的0.3%收窄至0.1%。
受到高库存、需求疲弱影响,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跌幅达1.8%。环比来看,钢铁、煤炭等行业价格仍在走弱。PPI与PPIRM裂口依然较大,反映产能过剩的行业仍有压力。
考虑环比物价上行有限,去年三季度基数不低,预计通胀不会对稳增长的货币放松政策形成压力。
--中信建投研究发展部副总裁 胡艳妮:
5月应是CPI较高的月份,我们预计全年通胀保持整体温和,在2.2%左右。昨天央行的降准是定向的,对通胀影响不大。政策方面还是会走一步看一步,保持微刺激的节奏。预计今年经济增长的弹性比较小,窄幅波动,在7.4-7.6%区间。二季度和一季度差不多,7.4-7.5%。
----国泰君安高级宏观研究员 薛鹤翔:
5月CPI2.5%基本符合预期,食品环比重新回到正增长,猪价贡献良多;PPI同比-1.4%略低于预期,环比依然负增长0.1%。
稳增长系列政策启动来,二季度后期效果显现,至少在同比的宏观数据层面,三季度CPI仍将进一步回升,但空间和持续性存疑。PPI同比会进一步回升,但年内很难转正。
宏观预期边际上有企稳,下一阶段主要关注经济回升的可持续性以及微观验证。定向宽松会继续,但全面宽松的最佳时期正在过去。
--民生证券宏观研究团队:
5月CPI同比上涨2.5%,反弹主因为翘尾因素和猪价上涨。CPI阶段性顶部已现,年内上行压力不大。
食品环比上涨0.2%,鲜菜走弱因天气炎热鲜菜集中上市;猪肉走强因国家收储和存栏低位。非食品项环比0.1%,其中衣着项季节性上涨,反映低端劳动力成本的家庭服务及加工维修服务继续上涨。
5月PPI同比-1.4%,环比-0.1%,小规模微刺激措施并未带动工业品价格企稳。
分行业看,煤炭、钢铁5月价格环比继续领跌。固定资产投资放缓导致上述工业品总需求疲弱,产能过剩行业的产出品价格调整压力较大。
通胀无忧,预计政策会加大宽松力度,继定向降准之后,可能继续加大再贷款力度、放松存贷比。考虑到李总理争取“下半场”勇夺佳绩的定调,不排除下半年降息可能。
--上海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胡月晓:
数据有点超预期,尤其是5月的CPI,5月份CPI环比(代表价格绝对水平)上涨0.1,2001年有统计以来只有2007和2011这两个高通胀时期出现和超越过,和商务部等其它统计数据也有"打架"。经过这次上涨调整后,未来CPI同比不太可能回落到2%下方了,但也不会持续上涨。政策上,原先我们认为因价格持续低迷而降息的逻辑基础也就不复存在,概率也因此大幅下降。
PPI持续低迷意味着工业经济形势仍然不乐观,在我们一直认为的“宏观稳、微观差”经济格局下,PPI要转负为正,年内几无可能。
维持对下半年宏观经济格局判断——
1.“宏观稳、微观差”的组合状态将延续,具体表现为GDP增速平稳,甚至略有上扬,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局面未见改善,甚至恶化。
2.金融环境方面,“宽信贷、紧货币”和货币“紧数量、低利率”格局持续;前者指信贷增速13.6上下持续,M2增速会低于信贷增速0.5-1.0左右;后一个“紧”指信贷、M2增长偏紧,“低”指资本市场利率(货币、债券利率)下降,但信贷利率不是。
3.投资:增速会缓慢回升,单位投资的固定资本形成率会上升(意味着7.5是有可能实现的)。
4.经济预期会一直比较悲观,原因如下:“市场”出清代替政府出清;微观效益不好,风险事件增多;大多数行业生命周期到了成熟阶段,竞争强度增加。
5.财政扩张仍指望不上:中国财政无教科书上的“自动稳定器”功能,财政政策=信贷政策+投资政策;政府保增长的目的是保财政。
--华泰证券宏观研究员 张晶:
数据没有超预期,首先物价本身目前还不是政策重点关注的对象,还在正常的轨道中。
从下游CPI的情况来看,还是生鲜产品,比如蔬菜和肉类的价格,肉类的价格在5月份是一个上涨的过程。市场对当前农产品价格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分歧在于5月份猪肉价格的上涨是不是能够持续,核心分歧在于养殖户对于未来的判断。所以说从短期来看,5、6、7月份不排除热天猪肉价格逆势上涨,通常夏季猪肉价格是下跌的,这个可能对CPI的反弹上产生一个变化。
之前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出现环比的上涨,国内上游的生产资料价格也出现了一个环比的上涨,但是体现在工业产成品的价格上还会有一些滞后,所以PPI的环比还是下降的。但是预期6、7月份环比将会出现上涨,不仅仅是大宗商品价格滞后对其的影响,还有国内定向宽松政策对国内周期产品的需求也会有所提升,将刺激国内上游和中游产品价格的上涨。
--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 温彬:
在2-3%之间,都算是温和的通胀,对货币政策的指引性意义其实已经不是太大。
从央行近期货币政策表述上看,还是按照国务院要求,从总量上保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但目前结构性问题比较突出,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依然没有改观,从压杠杆、调结构来说,还是要给予这些领域合理的支持。
M2增速还在目标范围内,全面降准的必要性和迫切性目前来看不太大,一方面是因为外汇占款并没有大幅减少,另一方面央行通过再贷款也补充了基础货币。
同时5月官方和汇丰制造业PMI回升,暗示二季度宏观经济有可能企稳回升,从这个方面看降准的必要性也在减少。货币政策的基本取向并没有改变。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宏观分析师 唐建伟:
通胀数据基本符合我们预期。CPI同比涨幅回升主要还是受翘尾因素和食品价格影响,PPI降幅收窄,一方面说明在微刺激之下工业生产有所回暖,一方面也有翘尾的影响。我们维持4月CPI是年内低点的看法,5、6、7三个月较高,全年呈现两头低中间高的走势。
下半年通胀主要看需求,央行此次仅是定向宽松,释放的流动性不到1,000亿元人民币,政府之前推出的一系列微刺激措施更多是对困难领域进行政策支持,对需求的全面刺激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认为下半年需求不太会有特别明显的改善。维持全年通胀在3%左右,GDP增速在7.5%左右的判断。
--首创证券研究所所长 王剑辉:
我们预计今年4月-7月CPI都会在2.0-2.5%之间波动,因为这期间实际需求和流动性两方面都不会出现显着的变化。央行这一次的定向降准,对流动性的影响实际上并不明显,不足以对未来一段时间的物价走势产生影响。
我们认为中国央行目前主导方向还是要消除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留下的后遗症,同时也会针对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采取局部的调整。目前看,今年二季度经济已经出现企稳迹象,全面降准或者降息的必要性都不大。
**相关背景**
--5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并加大“定 向降准”措施力度,对符合结构调整、满足市场需求的实体经济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银行适 当降低准备金率,同时扩大支持小微企业的再贷款和专项金融债规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上周五在部分省市经济工作座谈会上表示,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但下行压力仍大,要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精准发力,定向调控。
--受益于外需复苏及“微刺激”政策托底,中国5月官方PMI和汇丰制造业PMI均回升至数月高点,经济初显回稳迹象。然而中国房价延续两年的升势开始动摇,将是经济能否持续回升的最大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