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成都11月11日(记者 药朝清) -谭英玉(音译)是中国2亿农民工的一员,他面临和很多农民工一样的困境:既不想回到农村,又无法获得所在地成都的户口,尽管他在这座城市工作了近20年。
中国领导人想方设法鼓励更多人进入城市,以帮助经济从信贷和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谭英玉的遭遇则凸显出中国领导人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如果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他们就可以兑现土地的价值,进城务工也会觉得更有保障。如果能获得城镇户口,他们将获得社会福利,可能会把更多的收入投入消费(而不是留作未来生活的保障),也可能会把家人都接到城里。
如果不进行土地改革和户口改革,城市化努力可能落后,危及更大范围内的经济改革,甚至可能引发社会的动荡。
“我不会回去种地,在这里也买不起房,房价太高了。”谭英玉说道。
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在北京召开。中国领导人将参考成都和其他城市的土地改革和户口改革试点。
在成都和其他地区试点的允许农民租赁或卖出土地的改革进程缓慢,问题很多,令人质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的速度能有多快。
“重庆和成都的试点进展缓慢。这不是意识形态问题,都是利益问题。地方政府欠了一屁股债,所以想垄断土地还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陶冉表示。
与土地改革密切相关的是户籍制度改革。农民工无法获得社会保障,削弱了进城务工的吸引力。
谭英玉不想和90公里外的老家完全切断联系,因为他无法卖掉家里承包的、50年使用权的三亩地。这块地目前由一个亲戚耕种。
只有和土地脱钩,他才有可能获得成都的城镇户口。他在成都从事二手家具买卖,妻子也在成都工作,女儿和儿子在其他城市工作,只有母亲在农村老家。
成都的土地改革试点允许农民在交易所卖出土地使用权获得现金,不过官方的说法是要小心谨慎。
“步伐不能太大。土地改革非常复杂,因为你要去变动很多人的资源。”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高级官员侯鹏(音译)在接受路透采访时表示。
侯鹏称,土地改革需要是渐进式的,确保农民在城市获得长期工作前不会急于卖出土地,以维持社会稳定。中央政府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城市里迅速出现大量失业的农民工。(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