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消息 在社会各界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寄予厚望的时候,巴克莱泼了一盆冷水。
5月13日,巴克莱中国经济学家常建在报告中指出,尽管一些改革已经启动,还有一些处在达成底线共识、可能会突破的阶段,但巴克莱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就警告不要对改革提速抱太高期望。
5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列出了2013年经济改革清单,确定了行政体制、财税、金融、投融资、价格、民生、统筹城乡、农业农村、科技等九大重点领域,精心选择的改革内容、措辞和次序表明新一届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公众的不满情绪以及改革的迫切性和重点,开始着手务实推进改革。
“由于缺乏详细措施和具体时间表,也有人对改革的前景产生了怀疑。在我们看来,更加详细复杂的改革方案正在制订中。应当指出的是,像增值税和资源定价改革已经启动,像允许个人投资者进行海外投资已经制订草案,像城镇化和农村改革即将获得突破,这些已经是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常建说。
但从全国城镇化会议一再推迟来看,恐怕就不能对改革提速期望太高。第一财经日报5月13日报道称,现有的三农政策与城镇化政策都不能有效解决“人的城镇化”问题,规划已知内容主要停留在顶层建设方面,针对具体领域的具体政策仍未有明确措施,决策层不够满意。
在5月6日的改革清单中,国务院提出要改革预算制度,完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措施,并削减、合并一批专项转移支付。对此,有专家表示,加强地方债风险控制和下放财权形成的“一疏一堵”,意味着今年央地财政体制改革将有实质进展。
此前,财政部已部署强化地方债务管理,包括坚决制止地方各级政府及所属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融资平台公司违法违规融资或担保承诺行为,完善统计报告制度,尽快建立债权债务人对账机制,及时全面掌握以企业为平台举借的政府性债务情况等,今年还将抓紧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纳入预算管理。
在强化地方债务风险管理的同时,未来也将从财政体制上下放财权。此前公布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中已要求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大幅减少、合并中央对地方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并将适合地方管理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审批和资金分配工作下放地方政府。
但巴克莱报告指出,中国最大的中期风险仍然是地方债。虽然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运行预算赤字,但他们常常大量借债,这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承担比他们收入更多的支出责任,许多地方政府官员也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以期获得晋升机会,最终造成地方政府不得不求助于其他资金来源。
对此,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在5月13日举行的里昂证券中国投资论坛上指出,改变地方政府财政窘境的办法是进行公共财政改革,全面征收物业税和房产税,使地方政府获得独立的经济来源。
“朱镕基总理的财税改革过于严厉,导致地方政府没有独立的财政来源,只能通过卖地来获得收入,这也是屡次房价调控失败的根源所在。”李稻葵说。
有专家认为,在经济增速放缓,地方债务受到严格管理,下放财权短期难有效果,全面开征房产税无望的情况下,地方财政难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
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成了惟一选择。据悉,2013年各地地方债配额已基本确定,目前地方政府正在向地方人大递交地方债收支报告,地方债将在今年年中发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