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上海3月28日 - 中国央行本周公开市场净回笼继续小幅放量至570亿元人民币,至此春节后连续净回笼已达六周。资金面仍相当宽松,为抑制流动性进一步泛滥,央行在公开市场维持一定规模的回笼量,但由于月末及季末将至,净回笼量增幅尚属温和。
市场人士指出,如果季末时点过后,资金仍维持如此充裕的局面,央行或进一步提升净回笼力度,以回收过剩流动性;不过在通胀压力有所缓和的情况下,央行暂时也不会急于收紧货币政策,保持资金面适度宽松或仍将是近期政策的主基调。
“现在资金面确实是很泛滥,但之所以没有(大幅)加大(净)回购量,可能也是考虑到季末,怕银行季末有时点性的影响。如果过了季末之后,资金面还是这么宽松,不排除央行可能加量(回笼)。”南京银行金融市场部研究员张兰表示。
她并认为,央行也不会骤然加力,让资金面转势,“不会让资金面紧张,也不会放任宽松的局面发展。”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今日进行300亿元人民币正回购操作,期限28天,中标利率继续持稳在2.75%。路透据此测算,央行本周净回笼570亿元,较上周的470亿元续增。
欲浏览最近半年来中国央行公开市场单周资金流向变化图表,请点选(r.reuters.com/qyc96t)
**持续净回笼难奈资金愈发宽松**
尽管公开市场净回笼已持续多周,规模也在缓慢攀升,但资金面却愈发宽松。目前的净回笼量也仅能起到减缓流动性更趋泛滥的作用,实际的力度并不强。
招商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刘俊郁指出,按照以往的季末效应,资金早应出现收紧局面,但现在隔夜回购利率仍运行在1.7%左右的低位,市场上资金是非常非常宽裕的,所以“不能仅仅看央行做的方向,来看政策的收紧还是放松,相对于目前资金的宽松程度看,回笼的力度其实是很小的。”
他认为,央行当前的政策基调是不要让资金面过宽,虽然净回笼量相对于充裕的流动性占比较小,但至少表明央行的态度,“也让市场警惕,如果资金太多,不要以为央行不会加量(回笼)。”
此外,正回购利率相对于二级市场相近期限品种缺乏吸引力,亦制约了银行的参与热情,令正回购操作量难以明显放大。
据路透了解的情况,今日参与正回购投标的机构仍与近期类似,以大型银行为主,中小型银行参与有限。
北京时间12:15,银行间市场14天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报3.8743%,明显高于2.75%的28天期正回购中标利率。
**货币政策或暂时维持中性**
虽然季末过后,央行可能会出手回收过多的流动性,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将很快进入紧缩通道,只要通胀相对稳定,货币政策或仍将维持中性。
刘俊郁指出,虽然外汇占款的增长压力依旧不小,但由于经济复苏的步伐仍存不确定性,此外未来几个月的通胀压力也将有所减缓,央行收紧政策的迫切性有限。
“政策并没有太大的变动迹象。通胀再起来应该到7月之后吧,央行只有看到有通胀压力了,才会采取紧缩的政策。”他表示,
而对于央票是否将重新出山,以丰富公开市场工具选择,市场人士普遍认为,短期内可能性不大。
张兰认为,如果外汇占款持续大幅增长,加之通胀的压力抬头,央行才会考虑重启央票,“央行重不重启央票未必只看流动性,如果仅仅是流动性宽松,但是通胀压力没有起来的话,我觉得也不会重启。”
2012年以来公开市场一直未发行央票,仅使用正/逆回购来调节市场流动性。去年二季度末至春节前一周,则只滚动进行了逆回购操作,期限主要有七天、14天和28天,中标利率数月持稳,正回购多数时间询而未发。而今年春节后,央行再次重启正回购,并暂停了逆回购。
本周央行资金投放及回笼各项明细(单位:亿元人民币)
回笼 投放
==== ==== ==== ==== ==== ==== ==== ====
正回购 (周二) 320
(周四) 300
逆回购 (周二) --
(周四) --
央票到期 --
正回购到期 50
逆回购到期 --
==== ==== ==== ==== ==== ==== ==== ====
净回笼 570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