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北京6月1日电---中国5月官方和汇丰制造业PMI双双回落,印证经济4月骤冷的局面尚无改观.随着近期稳增长政策渐渐奏效,以及欧债危机等外部风险因素的发酵,中国在宏观政策刺激力度和方式上将面临考验.
因外需整体疲软且房地产投资不振,中国本次刺激计划仍由"启动重大项目"一马当先.用政府投资拉动短期经济增速或许并不困难,而分析人士担心的是,新一轮粗放式增长恐令之前调结构的努力付之东流.
"未来经济走势不乐观,潜在的减速压力明显,政府虽然出台稳增长政策,但我希望(政策措施)不要脱离调结构转方式的主线,否则此前结构调整的努力就会前功尽弃."中国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研究员祁京梅称.
华宝信托宏观分析师聂文亦强调,外围经济巨大的不确定性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且和数月前不同的是,不仅是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形势下降得非常快,令中国的稳增长态势更为严峻.
"中国仍有硬着陆风险,二季度能够见底的判断还很难下."聂文称.
不过,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华中炜称,重大项目审批肯定对稳增长有效力,估计将在6月份之後逐步显现,预计二季度应该是本轮经济的底部,之後经济将逐步走平并回升.
甫公布的5月汇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终值48.4,为连续第7个月低於荣枯分水岭;而官方PMI则自一年高位猛降至年内新低50.4,其中新订单指数和新出口订单均回落明显,预示需求不足导致的经济降温将延续.
中国4月宏观数据骤然下滑,令政府判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并明确了稳增长的政策导向.自5月中旬以来,政府陆续采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启动重大投资项目、财政补贴家电汽车,放开民间投资门槛、规划战略新兴产业等举措.
尽管中国年初确定的GDP增幅目标为7.5%,据香港媒体报导中国领导人已提出今年要仍要保住经济成长以8%的步调增长.5月中旬的路透调查显示,中国经济增速见底时机料推迟至二季度或会"破八",为2009年一季度以来首见.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杜鹰周五表示,中国需要提振内需以支持经济增长;他并相信在政策的调节下,年内中国经济仍可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参看中国官方及汇丰PMI图表,请点选(r.reuters.com/gan58s)
**逆周期干预政策可期**
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数据疲软早有准备,中国PMI数据提供经济放缓的最新证据後,市场对财政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预期升温.
数据出炉後,国际市场美元在避险资金推动一度快速上冲,但很快掉头向下,期铜和原油也保持小幅上涨.国内市场上,因周末降息预期重新点燃,银行间债市利率债短端收益率明显下滑,沪综指.SSEC则小幅高开後平稳运行.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兼经济研究亚太区联席主管屈宏斌称,中国内外需均走弱,制造业增速进一步放缓,"这表明第二季度实体经济增长仍在持续降温,并将促使决策层加大政策宽松的力度."
他强调,除了在货币政策方面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降息25个基点之外,决策层应该让财政政策和民间投资在稳增长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一系列政策措施起效後将有助於GDP增速在下半年反弹至8.5%以上.
华中炜也认为,最近主要是以重大项目为政策核心,并配合以财政减税,但在货币政策方面还没有太多动作,後期可以期待的是,利率下限浮动放宽以及汇率相对稳定甚至适度贬值,以利於出口.
"降准可能是常态,最近的时间点可能在6月下旬."华中炜称,在价格不成为制约因素,整个政策的取向就是稳定增长.
海通证券宏观分析师刘铁军亦称,逆周期干预力度继续增强,除投资刺激外,不排除降息可能.
中国大型投行中国国际金融公司最新利率策略报告预计,中国的第一次降息可能采取非对称降息的形式,最早在6月份出现,但第二次降息存款利率的下调将不可避免,并且有望在下半年CPI同比稳定在3%以下後看到.
**调结构何去何从**
上马投资项目无疑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剂"特效药",中国政府在内外需走弱的当下出手"促投资"无可厚非,但业界担心,作为十二五主线的调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道路是否会因此受阻.
"经济一出现下滑,就去上项目,拉投资,这个导向是不对的,现在应该要泼泼凉水."祁京梅称
她认为,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并不缺乏,只是成效并不如上一个大项目那麽快,不过既然国家决定要进行经济调整,就应该优化选择性地上项目,不要脱离调整结构的主线.比如创意、物流产业等等,既可以有一些项目投资,也可以促进第三产业--服务业的长效发展,
她担心,"急功近利"地上投资项目,可能会损害此前调结构的成果.实际上,政府若实实在在地进行消费结构调整,增长结构的调整以及发展结构的调整,实现中国稳增长的目标是完全可以的.
聂文亦担忧,中国政府正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做一道宏观调控的难题,大项目投资以及房地产市场微调的力度如何掌握成为关键.
"如果错过这次房地产调控的良机,一旦房价再次大涨,未来的房地产业就会成为很长时间的经济包袱."聂文强调,重大项目投资亦可能会增加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风险.
发改委此前近日接连审批通过钢铁基地项目,总投资规模超千亿元人民币,引发市场对於钢铁产能过剩可能进一步加剧的忧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