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伦敦5月28日电---西班牙东北部一条3,700万欧元的高速公路上周动土,这条无果之路让人不免想到欧元--好年景时制定的雄心万丈的计划,现在却看似走到了尽头.
由於西班牙负债沉重,政府或许无力完成这条高速公路,但好歹开放了莱里达(Lleida)附近已完成的六公里路段,以遏止飙车为乐的非法行为.
如果欧元能带来快乐就好了.或许西班牙终有一天能建好这条路,但就目前而言,这只是再次突显了欧洲大部分地区入不敷出的现况.
就这个层面而言,欧元的困境其实与此不大相干.不论有没有欧元,欧洲都必须改头换面.欧洲生活水平的真正挑战在於全球化、科技变迁和人口高龄化.
换句话说,如果欧洲想要在不增加债务的前提下,享受世界级的基础设施和完整的社会福利,政府就必须整顿工作习惯,透过促进经济成长带来税收.
然而,决策者的注意力被千疮百孔的欧元占据,因此政策反应迟缓.但其他地方,尤其是亚洲,却持续昂首迈进.
Standard Life Investments首席国际经济分析师Douglas Roberts称,怪不得美国向新兴市场的出口额,比向欧洲多了一倍有余.
"即使欧洲开足马力,仍然是全球增长速度最慢的地区,"他说.
**夹击**
中国和印度,巴西和土耳其的崛起,为欧洲带来双重打击.
这些国家的制造成本更低廉,等於将欧洲的劳力密集型产业宣判死刑,同时还抑制薪资增长.更糟的是,这些新兴国家对能源和原材料的强大需求,却也拉高欧陆的投入成本.
其结果就是欧洲--还有美国的实质收入受到压缩.虽然长期以来因举债而被掩盖,但再也不能了.
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缺乏竞争优势的欧洲国家只能拼命工作,或者减少支出.如果他们想要维持目前的生活水平,就必须大幅改革就业市场和放松管制.
他说,这两条路都不会受到欢迎.他也没看到欧洲像亚洲在1997/98年金融危机之後那样急切地束紧腰带.
"尽管欧元区经济略有收缩,但是人们似乎一如既往及时行乐,"谢国忠在新世纪周刊撰文称,"中国救不了欧洲,没有外人能救得了欧洲.只有欧洲人减少休闲,增加工作时间,才能自己救自己."
不过德国可以免于被谢国忠批评.德国大举放松就业市场,加上限制薪资增幅,助其失业率降至20年低点.
德国3月青年失业率为7.9%,为欧盟27国中最低,而且与希腊和西班牙国内高达逾51%的失业率相比,微不足道.
希西两国失业率大增的部分原因是欧债危机导致的削减预算要求,但Brown Brothers Harriman驻纽约分析师Marc Chandler表示,无论如何,南欧较不进化的经济体总会受到全球化因素的挤压.
"中国和新兴市场的崛起,大致上都对全球的低阶劳力构成了挑战,不只是欧洲二线国家,对美国和英国也是一样,"他在报告中说.
**必须做的更好**
这是西方国家难以应对的挑战.电脑的应用导致银行行员和车床操作员等传统工作消失,加大了"中国效应"的影响.
同时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兴起,给现代技能带来额外优势.
但经济合作暨发展组织(OECD)发表报告称,五个年轻人中就有一个在未完成高级中等教育的情况下离开学校.成年人则通常得不到再培训的机会.
"我们没有形成在人的一生中对养成持续投资的习惯,"OECD技能策略协调主管Andreas Schleicher称.
以英国为例,英国和美国一样失业率居高不下,青年失业率超过20%.
伦敦智库工作基金会的Paul Sissons表示,2011年只有8%年龄介於16-24岁的人在制造业就职,远低於1981年时的24%.服务业补上了缺口,但年轻人不具备沟通和团队合作等必要的技能.
"这些年轻人缺乏软实力以进入这些成长型行业,对他们来说,找工作会越来越难,"Sissons称.
**欧洲越来越老**
不论有没有欧元,欧洲不得不面对的另一系列问题就是快速老龄化.
欧元区危机至少有个好处--迫使政界人士面对日益升高的退休基金义务和与年龄相关的医保问题,拿出解决方案.
"我们正处在庞大的人口转型期,这使债务危机更形恶化,因为这对人口金字塔、经济增长以及长期公共支出如何保持可持续性和稳定, 都带来了冲击,"住在巴塞隆纳附近的经济学家Edward Hugh说.
他认为政界人士要有勇气承认这一点,随着欧洲银发族增多,长期公共支出必须得到控制.
"西班牙民众曾寄望享有世界级的医疗照护,这在荣景期间或许有可能,但现在不行,因为经济衰退而且人口转型带来阻力,"他在网志上写道.(完)